採訪撰稿/戴君恬 攝影剪輯/楊進明
大家都知道,總統府在凱達格蘭大道!但竟然有個"地下總統府"在陽明山,曾經是老蔣總統的"一號指揮所"!究竟有多神秘?官方甚至沒有任何紙本資料,據傳是老蔣總統,親口諭令或密令建造,但看起來像外星基地,跟著台灣大搜索的鏡頭,帶您揭開"地下總統府"的秘密。
里長:「你在衛星導航上面也看不到甚麼東西。」
沿著蜿蜒的山路,往陽明山竹子湖的方向,在眼前的風光明媚之外,樹叢裡,似乎有些什麼。
里長:「就是在這棵樹後面,有根管長長的,就是通風口,排煙管在這,然後你還有塑膠管蓋著鐵皮的, 都是通風口。」
通風口?底下難道有建築?從草堆中向下探頭看看縫隙間看得到這個應該是入口的地方寫著 "草山防空洞"。
里長:「其實當地人不叫他草山防空洞 ,叫他原子彈防空洞,因為這個防空洞是一個防核生化的防空洞,一般來講防空洞是直直的壕溝嘛,可是這是往下垂的 就像倒三角形,原子彈的形狀。」
里長:「你看這厚度有多厚,這是防禦的工作,第一道(攻擊)來的時候,他就躲在這裡,砰砰砰,而且他本來就這麼窄對不對,就是要一個人可以過啊。」
將近50公分厚的石牆,作為戰時砲擊的第一道防禦,兩側的通道只能容納一個人通過,易守難攻的戰略保壘,打開鐵門,進入一段塵封一甲子的秘密。
穿過走廊,像是經過時光隧道,回到民國42年,國軍剛撤退來台不久,那個兩岸動盪的年代。
黃敬平:「那個時代背景就是,蔣介石收到美軍通知他,中國大陸正在密謀研製原子彈,所以蔣介石大吃一驚之後,由當時陸軍的工兵部隊, 跟國外美德的軍事顧問合作,在當時長住的草山行館,挖一個地下的防空洞。」
當年為了抵禦大陸對台發射核武,而建造的防空洞,
地下掩體深達14到15公尺,相當於地下四樓共有三個出入口,最底層的1號出入口是總統專用 2號提供官員進出,一般行政人員則使用最上層的3號出入口。
黃敬平:「又有點像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,地下星體,外星基地的造型,很多人說為什麼有這樣一個造型,據說是蔣當時採用國外軍事專家建議,用這樣的工程施工,比較能防炸,甚至防原子彈核武。」
是不是真的能抵擋核武?由於防空洞在完工後從未啟用,不得而知,不過這樣特殊的彈體造型,的確有它的戰略功效。
市府大地工程科長:「中央是螺旋樓梯,外圍是坡道形式,樓梯跟波道中間會有產生隔間的避難室出來,裡面的官員、避難人員,透過螺旋頭梯,和3個出入口進出,所以任何一個通道被堵住,都可以做逃生和重新戰略的部署。」
黃敬平:「在蔣後來還沒在其他地方挖坑道的時候 一開始他是把草山行館的地下總統府,當成現在國軍的橫山指揮所,或圓山指揮所的地下秘密基地, 作為一旦開戰,可以躲到裡面繼續指揮權,維持國家權力中樞不斷。」
防空洞裡只要食物和飲用水充足,可以讓600個人,在裡面待上一個半月不是問題,雖然在地底下難免有溼氣,不過防空洞外層的連續壁裡面, 埋了許多管線跟通風管,因此通風還算良好,採訪當天台北氣溫高達35度,但防空洞內依舊涼爽,甚至還有電力照明設備。
市府大地工程科長:「六十年前是用舊式,嵌在牆壁裡面的照明燈泡,外面具巧思的作了護蓋(記者:那我們往前走可以到甚麼地方),這是防空洞最底下的避難空間,也是編號一號的避難室,這個空間就是當時老蔣總統在這邊,如果啟用的時候,這就是指揮調度的空間。」
門上大大的"總統府"三個字,足見這個防空洞,在當時的戰略重要,也是這裡被稱做"地下總統府"的原因。
市府大地工程科長:「所以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,我們是在最下面,剛剛有跟大家報告,這是防空洞的圓錐剖面,這個中心的位置是360度的螺旋樓梯道最上面 中央的螺旋樓梯跟剛剛外面走的坡道,中間有不同的避難室。」
市府大地工程科長:「這個地磚據當地耆老,在過去的年代,家戶可能還是泥地板的狀況下,這邊已經設置地磚,閩南話叫尺二磚,是有社經地位的人家裡面,才有做這樣的地板鋪設,可看出老蔣總統對空間建材的考究。」
原本裡頭還有一張大床,供總統夫人休息,不過因為床墊破損嚴重而丟棄。
市府大地工程科長:「這邊有盥洗空間,在60年前的設施就已經有西式馬桶我們推測,在同樣的年代下,那時候蔣宋美玲也是滿考究這個衛生空間。」
當時家家戶戶都還是使用茅坑的年代,這些設備可說是相當稀有、現代,而盥洗室的設計,和軍營裡差不多,長長的洗手台,方便多人同時使用,另外包括對外聯絡用的電話通信,防空洞裡一應具備,只是這麼重要的戰略堡壘,過去怎麼會沒人知道。
黃敬平:「據說當時都是機密,機密程度到,蔣是用一紙密令或有人說口諭,以致於國防部跟參謀本部,相關單位找不到相關資料, 所以才不知道有這個地方存在。」
因為牽涉國家機密,加上草山防空洞是當年因應核戰而建的特殊防禦工事,從民國43年完工後保密到家,老蔣總統只視查過一次,但並沒有使用過,直到60個年頭過去,才讓大家重新看見這個歷史的痕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