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/戴菉
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,將大陸的大運河以及大陸與吉爾吉斯、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,成功獲選列入世界遺產名錄,而聯合申遺更是大陸首次,也讓大陸的世界遺產數量增至四十七處,位居世界第二。
敲槌確定絲路列入世界遺產,絲路是西元前2世紀到16世紀間,歐亞大陸間以絲綢為大宗貿易,而開展的商業貿易與文化交流大動脈,兩千多年前,漢武帝派張遷出使西域,從絲路帶回西方文明。
中國社科院學者劉慶柱:「當時就帶回來中亞的馬,馬和馬的飼料,因此東漢最後打敗匈奴,是在東漢時期,跟馬的引進跟騎兵的改造有很大關係。」
當時中國還從西方帶回了西瓜,洋等等蔬菜水果,也將中國的瓷器傳到西方,絲路也是東西方文明與文化融合、交流之路。
聯合國世遺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 :「沿線有羅馬文明、波斯文明、印度文明、中國,再一個多種宗教。」
大陸是和吉爾吉斯和哈克三國聯合申報,列入世界遺產的部分長達五千多公里,沿途包括帝國古都,宮殿群和佛教石窋等,33個遺產點。同時,中國大運河也列入世界遺產。
央視新聞片段:「中國大運河北起北京、南至浙江是世界上建造時間最早、最久,空間跨度最大的運河,體現了古代水利工程最高成就。」
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河段,總長一千多公里,目前仍然是重要航道,吞吐量相當於四個京滬線,中國大運河最早始建於五世紀,經過一千多年的修建,在十三世紀元朝達到頂峰,將黃河長江等五大重要水系聯繫起來,申遺八年,終於成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