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曾經是全球電子業龍頭,但如今包括夏普,松下電器和索尼,幾大電子巨擘,近幾年都承受鉅額虧損,裁員風波不斷。除了南韓和大陸崛起外,現在日本出現一種聲音:認為科技業在製造產品上,眼界太狹小了,只專注於打造日本人喜愛的產品,但海外市場卻不買帳,是造成大量虧損的主因。
一場虧損風暴,正席捲日本電子業。三大巨頭,松下、索尼和夏普,評級被降到垃圾級,業績都拉起警報。松下電器 ,今年全年預計虧損96億美金,大砍近4萬人。夏普則預計虧55億美金,超過1萬人得捲鋪蓋,索尼表現還算好 ,預計有2億4千萬美金獲利,但同樣要裁掉1萬人。
標準普爾專員小林:「他們面臨的問題都差不多,為了要維持電視這一塊的業務,而承受鉅額虧損。」
時代在變,科技產品推陳出新,是很自然的事。而南韓和中國大陸的商品,趁勢崛起,賣相和價格都不差,讓"日本出品"四個字,以前看來是品質保證,現在則顯得相對昂貴。日本電子業者另一個迷思,就是太過注重國內市場。
半島電視台記者:「日本業者讓他們的產品,完美符合國內消費者需求,但卻無法創造更多,和全球潮流結合的商品。」
專注在符合國內民眾需求,原本是日本電子業者強項,但現在局勢逆轉,產品反而銷不出去。
日本科技業者說,或許該換個角度思考,製造商品前,先別想著什麼一定會大賣,而是要激盪出更多創意,有好的點子和作品,消費者自然會買帳。
日本科技業者:「獲利確實很重要,但回歸到基本面,你享受創造某種東西的過程,再將這種樂趣反饋到消費者身上,重返這種根本,是很重要的。」
日本如何一掃鉅額虧損陰霾,重返全球電子巨人之列,或許就建立在,找回初衷和靈感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