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報導
反服貿群眾突襲行政院,創下台灣史上頭一遭,在國外,示威者佔領國家行政大樓經常上演,從泰國反政府示威包圍曼谷,攻占多個政府部會,到烏克蘭反俄羅斯抗議爆發流血衝突,第一線鎮暴警察驅離群眾,最常使用催淚瓦斯和噴射高壓水柱,也有的使用用塑膠子彈和煙霧彈鎮壓,各國使用驅離手法,程度各有不同,但當示威演變成暴力衝突收場,各方都得付出慘痛代價。
推擠、拉扯,示威者試圖衝破警方封鎖線,這個月5號,烏克蘭東部城市"頓內茨",有大約1000名親俄民眾發起遊行,攻進政府大樓,與警方爆發激烈肢體衝突。
為了驅散群眾,警察拿出塑膠子彈和煙霧彈,對付手無寸鐵的示威者,這樣的畫面,今年二月也在烏克蘭上演,警方證實基於自衛動用實彈,死傷超過六百人。
示威者企圖癱瘓公務機關,過去在許多抗議場合都看的到,反盈拉政府的示威群眾,去年霸佔曼谷外交部財政部,切斷電力,並與警方和現場記者爆發零星衝突。
為了控制失控場面,警方最後施放催淚瓦斯,與噴射高壓水柱,才控制場面。
2013年2月,埃及群眾甚至還在夜後,聚集開羅總統府牆外,投擲汽油彈,發射煙火,鎮暴警察大舉壓境,趕人不手軟。
警方不但當街毆打示威者,甚至還把赤身裸體的他,在地上拖走,國家行政大樓被攻陷,各國處理方法不同,一樣的,都是引爆嚴重警民衝突,付出慘痛代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