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石文賢 魏汶萱
不論是百貨公司用券買家電,還是店家到銀行兌領方便,三倍券主打好用、好刺激,實體券領取突破1500萬人,卻被質疑印製成本高,浪費公帑。
國民黨立委洪孟楷:「難道現在還有人不知道三倍券是什麼嗎?為什麼現在政府必須要編列如此高經費的廣告費用?」
以補助費用計算,一般民眾約2258萬人領,每人補助2000元,就高達451.65億,弱勢民眾則有約121萬人,每人補助3000元,36.3億,相加一共487.95億。
民眾黨立委高虹安:「我們很多立法委員都覺得非常憂心,這樣子的預算真的沒有浮報嗎?」
以另外的成本計算,系統開發,兌付手續、保險費10.6億元,實體券印刷6.7億元,超商郵局物流費、保管費3.17億元,人力支援作業等也約8千萬元,但被點出花費不成比例的還有行政、廣宣費高達1.29億元。經濟部解釋,場佈、出差交通費,同仁開工作會議到半夜,難道不用訂個便當嗎?行政費用共22.56億元,對比馬英九消費券19.66億,足足差三億,總計510.51億元。
民進黨立許智傑:「片面單項比較預算,其實並不客觀。」
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也認為,三倍券替代性消費比例高,加上發放時間晚、方式複雜,估計刺激經濟成長幅度有限。政府美意助後疫情振興,但付出成本被放大檢視,全民關注和實質效益能不能成正比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