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/陳欽順 邵鈺敏
台灣人愛去日本玩,尤其喜歡採購零食藥妝產品,很多人都認為,"日本製"等於是一種品質保證,廠商就搭這股順風車,在自家產品名稱冠上日本地名或寫日文字,例如日本讚崎烏龍麵有名,製麵商就冠上讚崎兩個字,其實未必和日本有關係,還有北海道鮮乳名氣大,業者只是採用相同的畜牧技術,也在瓶子冠上'北海道',拉抬消費意願,民眾的產地迷思,讓商家賺進不少錢。
中天新聞記者邵鈺敏:「知名品牌鮮乳掛名"北海道",但其實看一下,原產地其實是台灣。」
沒仔細看標示,可能會以為這瓶鮮奶乳源來自日本,其實只是運用北海道畜牧技術,實際產地是台灣,逛賣場一圈 ,發現冠名日本的食品不少,包括北海道鮮奶麥片、赤濃湯 ,翻到背面一看,全部made in Taiwan。
民眾:「看到日本的名字,就會讓我們對它的品質,會比較有信任感覺。」
民眾:「感覺日本比較有品質,就是控管比較好。」
看準台灣人對日本商品的好感度,不少廠商在自家產品包裝上,就印日文或日本地名,例如日本讚岐、水澤的烏龍麵出名,台灣製麵商就多加讚岐、水澤兩個字,其實製作過程和日本並沒有關係,日本媒體報導,亞洲國家愛在食品上冠名"日本產",其中台灣的比例更多於大陸香港。
創新科大餐旅系助理教授張瑀庭:「台灣人在買東西的一種迷思,所以就是說業者看準了說,台灣人就是吃這一套,所以就是在行銷上面,他們就會故弄玄虛,然後把就是日本的地名,或者是日本特地寫得很大。」
來到日本零食專賣店,產品琳瑯滿目,從餅乾糖果到柴米油鹽,標榜全部日本在地生產,價格相對貴一些。
日本零食業者高筱婷:「它就是重包裝,而且它做得非常精緻,然後因為像台灣之前有食安問題,然後現在就是日本零食超級暢銷。」
打著日本製的品質保證,期待帶動商機,搭日本順風車的台製產品,靠產地迷思拉業績,變成商人眼中的金雞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