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/楊世旭 吳宜蓁
美式炸雞風靡全球,台式炸雞的味道卻一點也不遜色,而且仔細研究會發現,從70年代開始普及的鹹酥雞,到80年代演變成雞排,再到近年來夜市裡,充滿各種創意雞排,不過是白雞肉裹上麵衣,在熱愛美食的台灣人手中,卻也能變成豐富的美食的演化史。
裹粉雞肉塊,投入高溫熱油,冒出滾滾氣泡,炸得吱吱作響。
中天新聞記者吳宜蓁:「這是台灣人最熟悉的平民美食鹹酥雞,但是這樣小小一塊,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,台灣人的味蕾,從雞塊進化成雞排,最後甚至出現這一種比人臉還要大的SIZE。」
鹹酥雞店業者:「客人都愛越大塊,越小的話客人都會反映的。」
民眾:「喜歡那種大雞排,因為吃起來比較有肉感。」
70年代開始流行的鹹酥雞攤,到80年代開始飽和,於是出現雞排開始比誰家的大,競爭越來越激烈,到後來不比SIZE,強調獨特口感。特調麵衣,厚厚一層裹住下鍋雞排,因黃色澤一口咬下,酥脆外皮下,隨之而來的是鮮嫩口感。除了脆皮雞排,更有業者研發更多點子,包餡成了新噱頭。
滿滿起司,一不小心就曾嘴角流下來,濃郁到牽絲都不是問題,還有隱藏版的餡料,嚴選愛文芒果製成蜜餞,與雞肉包在一起下鍋油炸,創意滿點的雞排,才能吸引消費者青睞。
民眾:「起司跟雞排混在一起的味道,就很香。」
台灣號稱美食王國,鹹酥雞在短短幾十年間,研發成餡料雞排,譜成一本,用味蕾紀錄的雞排演化史。
}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