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/夏君程 邵鈺敏
復健是一段很漫長的過程,需要長時間定期定量治療,不過健保署統計,以中風為例,黃金復健期是半年,但卻有很多患者超過一年半都還在做復健。為了抑制健保資源浪費,健保署研擬,對於復健期過長,或是治療頻率過高的病患,未來將不予給付復健費用,最快七月實施。
週末一早,醫院物理治療中心,就有不少民眾做復健。正在熱敷肩膀的這位黃小姐,因為工作受傷估計需要治療五六個月,不過未來健保署,可能不再給付,太過長期或次數過於頻繁的復健費用,讓她好擔心。
復健民眾黃小姐:「對我們來講,如果是長時間幾個月的(復健)時間,是覺得不太好,還是希望可以像現在,可以提供物理治療的補助費用。」
復健民眾洪先生:「如果(不給付時間)數字合理的話,我是覺得可以接受。」
復健本身是段漫長過程,根據健保署統計,有部分中風患者的黃金治療期 6個月,但仍有人超過一年半都還在治療。為了抑制資源浪費,將參考"黃金治療期"標準,復健半年以上或 120次,超過這個數字太多,恐怕病患得自行吸收復健費用。
中山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俊煌:「不同的病症他合併的治療,可能一起處理,時間會變長,可能法令上也要做一併考量。」
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委蔡文全:「(擬不給付目的)是對於這個,(醫院復健治療)效果部分要提昇,不要讓病人一直跑回來做復健。」
健保署提書草案,研擬按照不同疾病,以療程包裹支付,而不是療程或時間越多,就給付越多,預計3月和醫界協商,訂出標準,最快7月實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