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報導
民眾衝撞總統府,為了訴求九大醫療過失,其實台灣醫療體制,長期存在著一些怪象,尤其是"醫療商業化",有時不需要開刀的病痛,醫療院所會為了業績收入,要民眾花錢開刀,或是把病人當皮球踢,我們找到一個個案,在急診待了七天,可是一直換不同科的醫生,傷口一天就要被翻開四五次。
坐輪椅、曬曬太陽,手臂上還插著靜脈留置針,也就是,一天要打好幾次針,賴先生洗腎一年多,最近為身體不舒服,再度回診。
轉了好幾科,卻還揪不出病因,自嘲像顆皮球被踢來踢去,在急診等病房,但這一等就是七天。
換了一位醫生,"檢查" 重頭再來過,像賴先生這樣的病患大有人在,診療過程被拖了好長時間,甚至延誤治療,不過當中耗費的醫療資源,當然得自己買單,突顯台灣醫療制度僵化。
這只是冰山一角,醫改會研究推估,台灣每年約有8萬人受到醫療傷害,其中1萬8千人,就是因為醫院過失引起,不少病患和家屬申訴抗議 ,爭取理賠無門,轉化成怒火,4號早上,開車衝撞總統官邸的陳炳菘,就提出九大醫療過失,盼官僚正視問題。
陳炳菘文章,搬出前衛生署長楊志良,痛批部分專科醫師禍國殃民,讓台灣醫療走向商業文化,更指出醫院浮濫開刀,拉抬業績,增加收入,例如痛風、手關節痛要病人開刀,尿酸過高要人洗腎等等,把病人當肥羊宰。
研究人員形容,醫院有如大黑箱,尤其是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,過去疾管局顧問許清曉發表調查,每年因濫用抗生素,枉死三千人,儘管這問題吵了很久,始終沒得到改善。
國內醫療怪象,總伴隨醫療糾紛才浮出檯面,包括糖尿病人被截肢, 燒燙傷無法復原,血友病沒藥治療等等,白色巨塔主宰病患健康,也突顯病安問題,目前立院初審通過醫糾法,但是補償金的來源,讓醫糾法卡關,民間團體呼籲正式推動,才能保障病患權益。
|